美 食 D I Y 巡 禮

2010年10月18日

致胖禍首 腸胃不知飽

【星島日報2010年10月12日】用膳時間吃掉桌上大餐後,不久又大喊肚餓此等食量驚人者,不少人都見識過。專家表示,原來「唔知飽」除了因為個人生活習慣和食量外,體內自主神經不協調、荷爾蒙分泌、胰臟等出了問題,甚至進食食物的種類,均可導致腸胃不飽足而食量過大,直接引致營養吸收過剩而致肥。

荷爾蒙決定飽足感

港安醫院健康生活促進中心營養師蕭鈺麟(上圖)指出,人類要有「食飽」這種感覺,必須經過一組縝密過程。當食物進入胃或十二指腸後,腸壁上的神經感應到後,便會釋放稱為Cholecystokinin(CCK)的荷爾蒙。當腦下垂體感受到一定數量的CCK,自然會有飽足感而停止進食。因此如神經系統反應失調,或CCK數量不足,腦部便會難以獲得飽足感而易致過量進食。他解釋:「除部分人天生體質較少CCK外,進食速度亦會影響到CCK的釋放過程。因由腸壁開始釋放至腦下垂體感應到CCK,過程約需要二十分鐘,如進食速度過快,如十分鐘內已完成進食,因腦部尚未接收到足夠CCK,故即使已經飽餐,但腦部仍然未會有飽足感。」

慎選午餐有助調控

蕭續稱,除時間因素,CCK對不同食物種類的反應亦不一。易於產生CCK的食物,以纖維類為首,故進食沙律、菜蔬易獲得飽足感。其次則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,最後就是脂肪。因此進食高脂肪食物,均須較多分量才可達到足夠的飽足感。建議市民如須控制體重,進食速度便不應過快,每餐進食時間最少為二十分鐘。如 BMI超過30的過胖者,建議每日只食兩餐,早餐可吃任何食物,下午二至三時則進食以菜蔬、沙律為主的第二餐,有助持續長時間獲得飽足感,達到健康節食目的,個人餐單一般應先諮詢註冊營養師。另部分人喜愛午餐時吃大量白飯、麵食等高升糖指數食物,令血糖急升而刺激胰島素分泌過量。故兩三小時後即易令血糖大跌,產生強烈的飢餓感而需要進食下午茶。

健康生活模式減重

蕭鈺麟補充,控制體重不但須從飲食著手,更應包括整體生活模式,近年歐美流行的「New Start」健康生活法,有助維持體重於健康水平。

  • N(Nutrition)營養,按合乎體質及合適的餐單進食。

  • E(Exercise)運動,充足運動有助保持能量支出平衡,不易積聚脂肪致胖。

  • W(Water)水分,飲用足夠水分助身體平衡及排走多餘毒素。

  • S(Sunlight)陽光,吸收足夠陽光令製造維他命D,維持機能健康。

  • T(Temperance)節制,減少煙酒、咖啡、茶、汽水等不良習慣,令身心更健康。

  • A(Air)空氣,新鮮空氣有助燃燒脂肪和能量,使其不易積聚。

  • R(Rest)休息,足夠睡眠可調節身體循環,令激素、荷爾蒙等正常分泌。

  • T(Trust)信念,如缺乏恒心和信念實行,更有效的方法也是徒然。

  ■只知道節食而不做運動增加能量消耗,控制體重效果定事倍功半。

  ■午餐時應避免進食大量白飯,改選紅米飯或加清菜,有助保持血糖平衡而減少吃下午茶。

  ■習慣快速進食,有機會衍生進食過量惡習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