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的上班族長期處於「睡眠負債」的狀況下,卻不以為意。
其實,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睡眠負債當中,不但會影響情緒、工作上的表現、還會減低記憶力、警覺性、注意力和判斷力、並且加速老化造成肥胖……,甚至引發其他嚴重的疾病。
你以為每天只睡個五小時、六小時,到週末再來睡個十小時就可以補回來了嗎?
其實一個晚上睡眠不足,要補4-5個晚上的睡眠量,才能補回來呢!如果長期睡眠失衡下來,造成大腦的機能受損,就很難再回復到正常;即使連續補眠再多天也補不回來,所以千萬不要和自己開玩笑!
科學家曾經針對一群年輕人進行一項實驗,讓他們連續一個星期每天只睡4個小時,這些年輕人的血糖值降低了30%,幾乎和糖尿病患者一模一樣。
這是由於睡眠失衡,造成胰島素大量喪失,使得壓力荷爾蒙升高的結果。而這種身體狀況還會導致肥胖、高血壓以及記憶功能受到損害。更嚇人的是:一天睡4小時和睡6小時,對身體的傷害是不分軒輊的!
如果連6小時也表示睡眠不夠,那到底我們要睡多久才夠呢?根據醫學上的說法:人的標準睡眠時間,每個晚上要睡足8個小時才夠。
可是由於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不一樣,因此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不趕時間、完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,用一個星期測試自己需要多少時間睡眠才會自然醒,這個時間應該就是你所需要的生理睡眠時間。
你常常在開會或上課、上班的時候想睡覺嗎?依據科學家的解釋,這種情形絕對不是環境太枯燥或太無趣導致你意識不清醒,而是你根本就是睡眠不足。
如果你有以上的情形,不要再用咖啡及茶等刺激飲料來提神,而是好好的大睡一下,測出自己的睡眠生理時鐘,善待自己;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,才有精力應付每天各種疑難雜症。
你有睡眠負債嗎?要趕快還哦!以免睡眠銀行破產,健康老本不保哦!
推薦文章:睡眠時間的重要性
美 食 D I Y 巡 禮
2010年4月28日
2010年4月27日
從食物看心靈

看食物,不單是從食療的角度,食物也是身體和心靈的症狀之一,可藉以去觀照心靈,去瞭解整個人。所以,勉強去戒口,未能從心的健康飲食法,就會跟藥物一樣,也許暫時能控制病情、掩飾內心,反製造更多的抑遏和自我抗拒和矛盾。
從心靈角落看飲食,不是要看你吃得健康不健康、天然不天然,不是要用食物來判斷你、看你乖不乖。反而想知道,你每天會吃甚麼、怎樣吃。以及,如果你沒有任何健康知識和醫生囑咐,也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話,你會喜歡吃甚麼? 愛甚麼味道?有甚麼你不能自控的食物嗎?例如是:糖果、朱古力、薯片?
食物,反映了你心底的渴望和欲求。從食物本質來看,沒有對錯、好壞。
當孩子喜歡吃甜,常是渴求愛的呼喚。當我們直接跟孩子說,吃甜會蛀牙、癡肥,那是恐嚇。施加這樣的恐嚇,也許可以暫時控制他的行為,卻無助於培養他將來無懼地去探索這個世界。如果你願意去聽聽孩子心裡的聲音的話,當他很要吃甜時,他可能是想說,我想要得到愛! 父母們,請也不用內疚,不是你做錯了甚麼,這就是孩子的感覺和渴求,不妨在物質和食物以外,多給他接納和聆聽。
當成年人糖尿病時,糖尿病是胰島素調節糖份的機能失調,難以把糖份適當地保留,於是尿液中流失了糖份,同時也常要吃糖。糖尿病,是否反映了對愛的正常接受 (和付出)的障礙? 除了控制糖食和運動的症狀治療外,不妨學習付出愛和關懷,你也就學會接受愛。
當你長大了仍很想喝奶時,不論是牛奶或其他類似牛奶的東西,會否是懷念了母親的愛、滋養、保護,未想去獨個兒去面對這世界? 不妨想想,自己跟母親的關係,以及對母愛的深層信念。
當你抗拒甘肥厚味,只能吃得非常清淡時,你是否渴求寧靜、穩定的生活,不喜歡新事物和刺激,害怕任何大轉變?相反,當你很要吃濃烈刺激時,是否感到生活的沉悶無沒有生氣,很想要刺激?
當你抗拒肉食時,除了對於動物的慈愛,不忍食其肉外,是否也在抗拒人生而有之的自然攻擊性?甚至在被襲擊逼迫時也不懂反抗保護自己? 當你身體難以消化肉類食物時,會否也有難以接納自己的攻擊性?當你不能自制的吃肉時,則可以自問一下,會否有難以自控的憤怒和攻擊性?
當你總是吃得急趕,食不知味時,你是否在每天營役生活,難以用心投入、細味人生? 當你吃得總是慢條斯理,食物總是再三咀嚼才能下咽,會否是感到生活的急速逼人難以應付?
如果你不斷地記掛著自己吃得健康不健康時,是否也時刻地判斷自己的言行?很怕犯錯,不敢遵從自己的心意而活?
如果你在反抗我們上面的食物詮譯時,你是否也常在反抗著別人對自己的某些標籤,未能找到自己對自己的肯定,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意見?
當你總是在聽從著醫學權威的飲食指引時,或是在本篇文章中找尋自己飲食喜好所代表的心情時,是否你也被困在別人的知識中,一直只活著別人的生命?
文/自然療法醫師 Arden Wong
2010年4月26日
甜食誘增胃酸倒流
【星島日報2010年3月31日】本港現時平均每年有胃酸倒流新症逾四千宗,較十年前上升近三倍,而患者多為三十至五十歲。腸胃肝臟科醫生姚志謙解釋,因這年齡層的人士,普遍都有引發胃酸倒流的高危習慣或因素,如嗜吃宵夜、過飽、好咖啡煙酒、生活壓力大和過胖等。但原來甜食如朱古力,還有牛油蛋糕等高脂食物,也可增加胃酸倒流機會,卻一直較少人知悉。
「月前有名身形適中的OL因經常噯氣而求醫,她既無宵夜習慣,又不好煙酒咖啡,卻持續出現胃酸倒流徵狀。最後發現原來她極嗜甜食,又常以牛油蛋糕代替正餐,且每晚例必飲用牛奶才入睡。胃部需要長期消化大量脂肪,成為其患上胃酸倒流的元兇。」姚稱。
姚醫生解釋,大量脂肪會刺激胃部釋出更多胃酸,以幫助盡快消化。同時由於高脂肪食物多難以消化,會令胃內部壓力上升,壓逼胃部上方的下食道括約肌。而括約肌長期受壓會變得鬆弛,從而令胃酸容易向上溢出。「正常人用餐後,下食道括約肌都會放鬆數秒,故餐後間中打嗝屬正常。但當下食道括約肌鬆馳後,餐後打嗝噯氣次數會明顯增多。很多人以為只有肉類才是高脂食物,其實奶製品、朱古力、蛋糕等,同為高脂肪食品,一樣可增加胃部負擔,引發胃酸倒流。」
一般人提到胃酸倒流,多即想到胸悶、心口痛等常見徵狀。其實無故持續咳嗽、喉嚨痛或喉嚨感到有異物,也可能是因胃酸上溢,損害到喉嚨組織所致。也曾有個案因為聲帶長期受胃酸刺激,最終演變成喉部瘜肉。「如咳嗽持續超過兩星期,且生活習慣為胃酸倒流高危族,建議進行檢查,以確診是否患有此症。」姚建議。近日亦曾接獲會考生因不良作息習慣而致胃酸倒流的個案,病因為經常溫習至夜深時,便以汽水、蛋糕等作宵夜後甫即入睡,翌日醒來後常咳嗽、喉嚨灼痛和胸悶,初時還以為患感冒,幾經轉折才被確診為胃酸倒流。姚醫生更提醒患者,切忌單靠藥物作改善,必須從飲食習慣上配合,否則一旦停藥,極可能會復發,甚至令病情反彈而更為惡化。」
由於要消化食物,胃酸酸鹼植可達pH2,即為檸檬酸的一百倍。而食道因沒有胃部內的黏膜保護,故若長期被胃酸侵襲,除可引起潰瘍發炎外,嚴重者更會刺激食道細胞變異,併發「巴洛氏食道症」。
此症為一種癌前病變,約有百分之一的胃酸倒流患者會併發此症。如已惡化為巴洛氏食道症,其患食道癌風險將大增三十倍,由此而變成癌症,平均只需要六年時間。「胃酸倒流雖屬小病,但如任由其惡化,最終可演變成致命癌症。建議市民如無故有胸悶、持續咳嗽和喉嚨痛,兼且愛吃高脂甜食或有宵夜習慣,應立即求醫治理。」姚醫生說。
「月前有名身形適中的OL因經常噯氣而求醫,她既無宵夜習慣,又不好煙酒咖啡,卻持續出現胃酸倒流徵狀。最後發現原來她極嗜甜食,又常以牛油蛋糕代替正餐,且每晚例必飲用牛奶才入睡。胃部需要長期消化大量脂肪,成為其患上胃酸倒流的元兇。」姚稱。
姚醫生解釋,大量脂肪會刺激胃部釋出更多胃酸,以幫助盡快消化。同時由於高脂肪食物多難以消化,會令胃內部壓力上升,壓逼胃部上方的下食道括約肌。而括約肌長期受壓會變得鬆弛,從而令胃酸容易向上溢出。「正常人用餐後,下食道括約肌都會放鬆數秒,故餐後間中打嗝屬正常。但當下食道括約肌鬆馳後,餐後打嗝噯氣次數會明顯增多。很多人以為只有肉類才是高脂食物,其實奶製品、朱古力、蛋糕等,同為高脂肪食品,一樣可增加胃部負擔,引發胃酸倒流。」
一般人提到胃酸倒流,多即想到胸悶、心口痛等常見徵狀。其實無故持續咳嗽、喉嚨痛或喉嚨感到有異物,也可能是因胃酸上溢,損害到喉嚨組織所致。也曾有個案因為聲帶長期受胃酸刺激,最終演變成喉部瘜肉。「如咳嗽持續超過兩星期,且生活習慣為胃酸倒流高危族,建議進行檢查,以確診是否患有此症。」姚建議。近日亦曾接獲會考生因不良作息習慣而致胃酸倒流的個案,病因為經常溫習至夜深時,便以汽水、蛋糕等作宵夜後甫即入睡,翌日醒來後常咳嗽、喉嚨灼痛和胸悶,初時還以為患感冒,幾經轉折才被確診為胃酸倒流。姚醫生更提醒患者,切忌單靠藥物作改善,必須從飲食習慣上配合,否則一旦停藥,極可能會復發,甚至令病情反彈而更為惡化。」
由於要消化食物,胃酸酸鹼植可達pH2,即為檸檬酸的一百倍。而食道因沒有胃部內的黏膜保護,故若長期被胃酸侵襲,除可引起潰瘍發炎外,嚴重者更會刺激食道細胞變異,併發「巴洛氏食道症」。
此症為一種癌前病變,約有百分之一的胃酸倒流患者會併發此症。如已惡化為巴洛氏食道症,其患食道癌風險將大增三十倍,由此而變成癌症,平均只需要六年時間。「胃酸倒流雖屬小病,但如任由其惡化,最終可演變成致命癌症。建議市民如無故有胸悶、持續咳嗽和喉嚨痛,兼且愛吃高脂甜食或有宵夜習慣,應立即求醫治理。」姚醫生說。
2010年4月24日
睡眠窒息症 增中風機會
【東方日報2010年4月14日】不少人有睡眠窒息症而不自知,美國一項研究發現,睡眠窒息會增加中風機會,尤其是男性,一旦有睡眠窒息,中風機會便增加兩倍,只要有輕度睡眠窒息,中風風險便開始遞增。專家呼籲睡覺時有鼻鼾的人,盡早求醫,以了解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。
美國凱斯西儲大學跟進五千四百廿二人的健康狀況,追蹤長達九年,期間有一百九十三人患上中風,當中八十五名男,一百零八名女。研究人員分析發現,睡眠窒息會增加患中風危機,在男性身上尤其顯著。女性只有在嚴重睡眠窒息時,才會增加中風機會;但男性中風機會,是隨睡眠窒息的嚴重程度而遞增,即使睡眠窒息輕微的患者,中風機會亦會有所提高。
專家認為,男性睡眠窒息發病年齡比女性早,而且男性普遍發病很久才會求醫,令問題更易惡化。患睡眠窒息的男性,中風機會平均增加兩倍,即中風風險相等於年長十年的男性。有關研究名為睡眠心臟健康研究,由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的國立心臟肺部及血液研究所進行,研究結果刊於最新一期《美國呼吸及深切治療期刊》。
美國凱斯西儲大學跟進五千四百廿二人的健康狀況,追蹤長達九年,期間有一百九十三人患上中風,當中八十五名男,一百零八名女。研究人員分析發現,睡眠窒息會增加患中風危機,在男性身上尤其顯著。女性只有在嚴重睡眠窒息時,才會增加中風機會;但男性中風機會,是隨睡眠窒息的嚴重程度而遞增,即使睡眠窒息輕微的患者,中風機會亦會有所提高。
專家認為,男性睡眠窒息發病年齡比女性早,而且男性普遍發病很久才會求醫,令問題更易惡化。患睡眠窒息的男性,中風機會平均增加兩倍,即中風風險相等於年長十年的男性。有關研究名為睡眠心臟健康研究,由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的國立心臟肺部及血液研究所進行,研究結果刊於最新一期《美國呼吸及深切治療期刊》。
2010年4月20日
2010年4月17日
2010年4月14日
便宜的代價
Paul Zane Pilzer在「財富第五波」一書中提到,未來健康將會變成身份地位象徵的代名詞,如同讓人趨之若鶩的名車、豪宅,足以彰顯個人的社會地位;在不久的未來,擁有一個健美的體態、良好的健康將會是最明顯的身份象徵。假如你還不是很清楚Paul所要闡述的內容....在看過以下的影片後,你自會明白Paul到底看見了什麼。
價格重不重要,當然很重要!但是在平價的背後,往往需要付出更多隱含的代價;本段影片主要從社會底層的消費者角度來闡述這樣的一個故事:貨車司機因為深受糖尿病所苦,造成全家每人每餐都必須盡量控制在一元美金左右;因此美國當地為了因應大量的平價需求,便發展出目前最令人詬病的食物供應體系。從便宜玉米、便宜牛肉、全面而大量的使用玉米(或黃豆)提煉的添加物等等.....都是為了因應消費者便宜的需求。
這又回到經典的「有雞先?還是有蛋先?」的爭論,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,無論是因應消費者需求,還是降低生產成本,這一切....最大的受害者,還是身為消費者的你跟我,不是嗎?
看著片中提到美國在2000年後初生的小朋友中,每三個就有一個面臨糖尿病的威脅,其中有色人種更高達二分之一的機率;相較於美國的社會地位而言,確實這樣的比例具有相當的關連程度,也就是說.....假設「價格」是你購買食物時很重要的一個指標,那麼你很有可能便會落入這樣的一個隱藏的陷阱裡。
價格重不重要,當然很重要!但是在平價的背後,往往需要付出更多隱含的代價;本段影片主要從社會底層的消費者角度來闡述這樣的一個故事:貨車司機因為深受糖尿病所苦,造成全家每人每餐都必須盡量控制在一元美金左右;因此美國當地為了因應大量的平價需求,便發展出目前最令人詬病的食物供應體系。從便宜玉米、便宜牛肉、全面而大量的使用玉米(或黃豆)提煉的添加物等等.....都是為了因應消費者便宜的需求。
這又回到經典的「有雞先?還是有蛋先?」的爭論,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,無論是因應消費者需求,還是降低生產成本,這一切....最大的受害者,還是身為消費者的你跟我,不是嗎?
看著片中提到美國在2000年後初生的小朋友中,每三個就有一個面臨糖尿病的威脅,其中有色人種更高達二分之一的機率;相較於美國的社會地位而言,確實這樣的比例具有相當的關連程度,也就是說.....假設「價格」是你購買食物時很重要的一個指標,那麼你很有可能便會落入這樣的一個隱藏的陷阱裡。
2010年4月13日
未到中年已肥胖會較短命
【蘋果日報2010年4月12日】中年發福原來已是上一代的現象,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 1966至 1985年出生的新生代,達到癡肥的年齡普遍已推前至 20歲出頭,較上一代提早 10至 20年,專家警告新一代的肥胖問題越趨嚴重,會增加早死風險,令這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反而不及父母或祖父母。
美國密歇根大學( University of Michigan)兒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分析國家健康資料庫的數據,比較 1926年至 2005年的出生資料,了解過去近 80年的肥胖趨勢,結果發現在 1966至 1985年出生的一代人,約 20%在 20至 29歲已癡肥,若與在 1926至 1935年出生的人比較,此癡肥比率要到 50至 59歲才出現;在 1936至 1965年出生的人,則在 40歲開始才達到此癡肥比率。
隨着醫療科技進步,過去十多年人均壽命不斷延長,但研究人員擔心隨着年輕一代越來越早癡肥,提早患上高血壓、心臟病及糖尿病等長期疾病,壽命可能反而比上一代人短。
該大學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中年人的體能也普遍欠佳,研究跟進逾 18,000名 50至 64歲人士的體能狀況,發現逾四成人有一項或以上的問題,例如未能完成短途步行或上樓梯測試、不能站立或坐下兩小時、提舉重物測試(10磅)不合格等。
美國密歇根大學( University of Michigan)兒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分析國家健康資料庫的數據,比較 1926年至 2005年的出生資料,了解過去近 80年的肥胖趨勢,結果發現在 1966至 1985年出生的一代人,約 20%在 20至 29歲已癡肥,若與在 1926至 1935年出生的人比較,此癡肥比率要到 50至 59歲才出現;在 1936至 1965年出生的人,則在 40歲開始才達到此癡肥比率。
隨着醫療科技進步,過去十多年人均壽命不斷延長,但研究人員擔心隨着年輕一代越來越早癡肥,提早患上高血壓、心臟病及糖尿病等長期疾病,壽命可能反而比上一代人短。
該大學另一項研究也發現中年人的體能也普遍欠佳,研究跟進逾 18,000名 50至 64歲人士的體能狀況,發現逾四成人有一項或以上的問題,例如未能完成短途步行或上樓梯測試、不能站立或坐下兩小時、提舉重物測試(10磅)不合格等。
2010年4月3日
重拾快樂的三種方法
1.飲食療法 - 減低倦怠感,增加抗壓力
壓力久了,免疫力會變差,自律免疫也都會跟著差,失調器官發生病變,身心疾病就一一出籠。為了減低倦怠感,增加抗壓力,台大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孫安迪建議,不妨多攝取下列食物:
多補充優質蛋白質
優質蛋白質若攝取不夠,抗壓力便不夠,免疫能力也會跟著下降,而優質蛋白質在蛋、豆類、牛奶、海藻、牛肉、黃豆等食物中較為豐富,上班族每一公斤體重約需攝取1.0~1.5克的蛋白質,但若一下子攝取太多,則可補充大量蔬菜水果。
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
現在的食物中普遍缺乏維生素B群,維生素 B群有助於腦袋細胞活性,其中B1、B2、B6更是輔助脢。而一般人總以為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,但其實蔬菜種類較多,所以維生素C最好是從蔬菜中獲取,也因此,十份食物當中,蔬果便要占到五份。
需補充重要礦物質
如鈣、鎂、鋅、鐵等,其中存在於豆類與海鮮類食物中的鋅,有助於增加免疫力。另外,氨基酸中重要的色氨酸會影響情緒、睡眠,如果感到情緒不佳,不妨可攝取螃蟹、豆腐皮、肉鬆、南瓜子、西瓜子、黑芝麻、葵花子、香蕉、牛奶、蛋等等。
2.芳香療法 - 快速解除精神危機
資深芳香治療師黃立文建議,在工作時若有下列幾種狀況時,不妨使用精油快速解除危機感。
晚上睡不好,早上不想起來時:
早上起不來其實就是一種逃避,這時候就可以用黑雲杉加芫荽,或是松科類的植物精油,在前一天晚上泡澡。芫荽是一種很適合上班族的泡澡精油,可以舒緩你的生理或心理壓力,為你加油打氣。
早上上班前無精打采時:
選擇可打開觸角、讓你耳聰目明的精油,如鼠尾草、牛膝草等。當你覺得上班前沒有生氣時,可以點一滴在眉心間,一天就會感覺世界的聲音變多、色彩也變多。
上班上到一半突然懶散時:
可使用肉桂或百里香等精油,這些精油的味道就像是打了你屁股一下,有爆炸性的感覺,但它不適合直接塗在眉心中,反倒是應該塗在手腕、脖子後、腰椎兩側。但如果感覺鬱鬱寡歡時,也可以用花香類的精油。
開會完很生氣難過時:
可以用一些讓自己冷靜下來的精油,如松科類的道格拉斯杉。這款精油不至於讓情緒太低沈,也不會讓你太過莽撞,不會在第一時間衝到老闆辦公室裡。
不願意承認自己處在工作倦怠時:
承認是康復的開始,這時候可以使用自我解嘲類的精油,如山雞椒或小茴香,這些精油可以讓人產生動力,當你陷溺在某個狀況時,會有出離的感覺。
3.音樂療法 - 好聽,就能舒緩身心
不管是音樂、美術、戲劇還是舞蹈,都能緩解一個人的情緒,找到自我的定位。在《莫札特效應》一書中提及,音樂可以緩和腦波的波動,也可以影響呼吸與心跳,達到放鬆的作用,但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音療師林歆敏認為,不管是怎樣的音樂,只要你覺得好聽,都可以有舒緩身心的效果。
林歆敏說,音樂其實是很主觀的,每個人開給自己的處方籤也都不同,對某人來說,古典音樂可能很好,但對聽不懂的人來說,不見得就是音樂良方了。以她自己為例,她在上班前會聽比較搖滾的音樂,而下了班,她就找輕鬆舒緩的音樂來聽。
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主管洪進麗也表示,現代人人手一個隨身聽,過馬路時候聽、做事的時候也聽,但如果真想從音樂中得到放鬆效果,專注才是必要的。因此,她建議30世代若要從音樂中得到紓壓效果,不妨可以:
擷取屬於自己的音樂。
音樂隨手可得,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、喜歡什麼,才能從聆聽中得到放鬆。所以,常常觀察自己在哼什麼歌、聽什麼音樂、常會轉到的音樂電台,為自己找到自己的音樂良方。
選擇一個可以放鬆的場所,專注聽音樂。
此時還要告訴自己現在是放鬆的時候,再倒杯茶,來上一曲自己喜歡的歌曲,就可以減壓。
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歌曲。
其實每個人都有此時此刻想要哼唱的歌,有時不妨自己自編自唱,隨便唱個音調或歌詞,不用在意樂理,讓自己輕鬆一下。
壓力久了,免疫力會變差,自律免疫也都會跟著差,失調器官發生病變,身心疾病就一一出籠。為了減低倦怠感,增加抗壓力,台大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孫安迪建議,不妨多攝取下列食物:
多補充優質蛋白質
優質蛋白質若攝取不夠,抗壓力便不夠,免疫能力也會跟著下降,而優質蛋白質在蛋、豆類、牛奶、海藻、牛肉、黃豆等食物中較為豐富,上班族每一公斤體重約需攝取1.0~1.5克的蛋白質,但若一下子攝取太多,則可補充大量蔬菜水果。
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
現在的食物中普遍缺乏維生素B群,維生素 B群有助於腦袋細胞活性,其中B1、B2、B6更是輔助脢。而一般人總以為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,但其實蔬菜種類較多,所以維生素C最好是從蔬菜中獲取,也因此,十份食物當中,蔬果便要占到五份。
需補充重要礦物質
如鈣、鎂、鋅、鐵等,其中存在於豆類與海鮮類食物中的鋅,有助於增加免疫力。另外,氨基酸中重要的色氨酸會影響情緒、睡眠,如果感到情緒不佳,不妨可攝取螃蟹、豆腐皮、肉鬆、南瓜子、西瓜子、黑芝麻、葵花子、香蕉、牛奶、蛋等等。
2.芳香療法 - 快速解除精神危機
資深芳香治療師黃立文建議,在工作時若有下列幾種狀況時,不妨使用精油快速解除危機感。
晚上睡不好,早上不想起來時:
早上起不來其實就是一種逃避,這時候就可以用黑雲杉加芫荽,或是松科類的植物精油,在前一天晚上泡澡。芫荽是一種很適合上班族的泡澡精油,可以舒緩你的生理或心理壓力,為你加油打氣。
早上上班前無精打采時:
選擇可打開觸角、讓你耳聰目明的精油,如鼠尾草、牛膝草等。當你覺得上班前沒有生氣時,可以點一滴在眉心間,一天就會感覺世界的聲音變多、色彩也變多。
上班上到一半突然懶散時:
可使用肉桂或百里香等精油,這些精油的味道就像是打了你屁股一下,有爆炸性的感覺,但它不適合直接塗在眉心中,反倒是應該塗在手腕、脖子後、腰椎兩側。但如果感覺鬱鬱寡歡時,也可以用花香類的精油。
開會完很生氣難過時:
可以用一些讓自己冷靜下來的精油,如松科類的道格拉斯杉。這款精油不至於讓情緒太低沈,也不會讓你太過莽撞,不會在第一時間衝到老闆辦公室裡。
不願意承認自己處在工作倦怠時:
承認是康復的開始,這時候可以使用自我解嘲類的精油,如山雞椒或小茴香,這些精油可以讓人產生動力,當你陷溺在某個狀況時,會有出離的感覺。
3.音樂療法 - 好聽,就能舒緩身心
不管是音樂、美術、戲劇還是舞蹈,都能緩解一個人的情緒,找到自我的定位。在《莫札特效應》一書中提及,音樂可以緩和腦波的波動,也可以影響呼吸與心跳,達到放鬆的作用,但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音療師林歆敏認為,不管是怎樣的音樂,只要你覺得好聽,都可以有舒緩身心的效果。
林歆敏說,音樂其實是很主觀的,每個人開給自己的處方籤也都不同,對某人來說,古典音樂可能很好,但對聽不懂的人來說,不見得就是音樂良方了。以她自己為例,她在上班前會聽比較搖滾的音樂,而下了班,她就找輕鬆舒緩的音樂來聽。
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主管洪進麗也表示,現代人人手一個隨身聽,過馬路時候聽、做事的時候也聽,但如果真想從音樂中得到放鬆效果,專注才是必要的。因此,她建議30世代若要從音樂中得到紓壓效果,不妨可以:
擷取屬於自己的音樂。
音樂隨手可得,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、喜歡什麼,才能從聆聽中得到放鬆。所以,常常觀察自己在哼什麼歌、聽什麼音樂、常會轉到的音樂電台,為自己找到自己的音樂良方。
選擇一個可以放鬆的場所,專注聽音樂。
此時還要告訴自己現在是放鬆的時候,再倒杯茶,來上一曲自己喜歡的歌曲,就可以減壓。
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歌曲。
其實每個人都有此時此刻想要哼唱的歌,有時不妨自己自編自唱,隨便唱個音調或歌詞,不用在意樂理,讓自己輕鬆一下。
2010年4月1日
訂閱:
文章 (Atom)